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上海上海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 上海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国际知名的家庭治疗理论--萨提尔模式的理论架构和基本技巧,并以一个典型的婚姻咨询案例作了介入的分析和评枯, 阐述了如何运用萨提尔模式的治疗信念帮助当事人检视自己的深层感受, 从新的角度来了解自我, 促进婚姻家庭关系的改善, 构建内外协调一致的融会的沟通模式。
关键字:沟通 冥想 内在冰山
一、导言
婚姻的产生总是选择的结果。婚姻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 婚姻关系所孕育的家庭除提供人们所必须的物质需要外, 同时也提供人们所必须的感情需要。婚姻治疗是家庭心理治疗的一种, 是应用多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对夫妻关系进行调适, 消除夫妻冲突,改善夫妻关系,使夫妻双方对婚姻感到满意的一种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婚姻治疗针对的是那些尚能正常运转的家庭, 着重解决的是双方行为模式和处事方法的间题。婚姻间题主要是由于夫妻之间的不良关系而造成的, 毛病不是仅仅存在于某个人身上, 而是家庭中不良交往方式的结果,夫妻双方均有一定的责任。因此,要改善婚姻状况,对夫妻同时进行治疗是最佳策略。婚姻中若有一方愿意将婚姻持续下去,就有必要主动努力去解决问题。期望解决婚姻危机的一方不要认为自己本身是危机的受害者却要主动解决婚姻问题, 认为自己太委屈因为在改善婚姻、放弃现有婚姻选择另一段婚姻、放弃婚姻选择独身这三种选择中,改善婚姻是成本最小的。只有主动改变自己才能主动掌握婚姻的命运, 因为改善婚姻是让自己、孩子、家庭幸福的最直接方法。大量婚姻治疗的实践证明, 大多数的危机婚姻是可以挽救的, 也是值得挽救的, 包括那些被双方都认为是无可挽回的婚姻, 这在实践户已经得到了证明。
二、萨提尔模式的治疗信念
维琴尼亚· 萨提尔女士(Virginia Satir,1961-1988), 一被美国著名的《人类行为》(Human Behavior)杂志誉为“ 每个人的家庭治疗大师” 。她一生致力于探索人与人之间, 以及人类本质上的各种问题。任何治疗模式都有其对“ 人”的基本假设。长久以来, 各种模式对人类都抱着一种非常狭隘的观点不是对就是错。社会体系乃是建立在支配顺服的权利分化的基础上,人们受到不平等的对待。最早期的治疗观念认为人们非“ 善”即“ 恶” , 或者不是“ 病态”就是“ 健康” , 这是一种过于简化的方式。然而, 人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 确实影响他们如何架构其治疗的介人方法。维琴尼亚· 萨提尔女士花了许多时间, 透过观察果主、验证假设以及创造各种介人方法, 发展出她的家族治疗模式。她主张人即是正向生命能量的展现, 而此一能量可以在高自我价值感的情境下, 将人们功能不良的应对方式转化为高层次的自我照顾。她的方法反映出她对这个世界的观察, 亦即每个人都拥有其内在资源与选择, 而且每个人都有能力改变。她认为这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 不管其外在条件或环境如何, 都可以从内在发生改变。人们因为不愿改变而付出的代价, 通常包括疾病、内疚, 及缺乏亲密关系、生产力和喜悦。她知道我们在生命中可以要求更多, 而非仅只是忍受痛苦或只求生存。她相信人们可以满足自己认为值得去满足的, 而且可以更有效地、以更多的选择来使用自己。和马斯洛(Abraham Maslow)及罗嘉斯(Carl Rogers)的观点相近, 萨提尔倡导, 人们应对人类本身及其管理能力有信心, 且相信人可以透过对内在韧力、动机及现实的内在洞察而成长。
萨提尔模式是一个以干预和治疗为基本出发点的模式,它对于人、关系、事件和改变有独特的见解。
1、对关系的界定:每个人和他人相比都有同样的价值, 在人际交往上也有同样的价值。个人的财富、贡献、角色等和生命的价值不能混为一谈。尊重不是以外在的拥有作为指标, 而是以个人的生命作为出发点。每个人都有对自己和他人的爱, 人们感受到爱、拥有自我、尊重他人、表达的自由及彼此认可。角色与地位和自我认同分野明确, 角色意味着某个时候在一特定关系的一项功能。
2、对人的界定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咨有所长所短, 个体生命的力量是与生俱来的, 个体有能力观察到、体会人类的异同之处, 包括观点、感受、期望和自我评价, 从而进行分享。她相信每个人都有成长的希望, 每个人都有能力进行内在的改变,即使其外部的成长是有限的, 每个人都应有选择的权利。人们可明确表达他们的感受, 并接纳彼此的差异。
3、对事件的界定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无数种诱因, 而对同一事件的回应也可以有无数种可能, 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标准来选择。所以, 人有能力从表面事件看到事情的多面性, 以及回应的可能的多样性。循环式思考与系统取向(行为一一反应—互动)造成了相关性、发现、讯息、秩序及联结。面对改变的态度改变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改变是一个成长过程, 当感到不舒服和痛苦的时候, 人们知道改变的到来, 在改变的过程中建立信心和安全感, 并通过冒险来了解更多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而且在过程中体会和自己、他人和世界的联系。人们视改变为持续进行、重要且无可避免的, 因此欢迎、期待它。人们在面临改变时, 觉得兴奋、有联结和爱。
萨提尔强调家庭沟通模式的橙清。她尤其注意到, 陷于困境的家庭中的沟通模式倾向于是模糊和间接的。换句话说, 不能够清晰地表达他们自己。一对夫妇可能避免相互谈论他们的需要和愿望, 双方的差异被体会为糟糕的事, 因为它会导致争吵。因此, 每一个害怕自己低自尊和对对方高需求的配偶会试图尽可能掩饰差异。一方面, 他们试图取悦于另一方以留住对方另一方面, 他们担心并且不满意另一方所表达出的令他们可能感到不如意的需求。由于双方均处在同一个不满意差异又需求另一方的不愉快的境地, 他们之间的交流渐渐地变得越来越间接化了。在家庭里, 大家的愿望都是希望另一方能领会自己未表达出来的信息, 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可能引起对方的不满。因此留下了对配偶的愤怒情感和未被满足需要的感觉。而对造成的原因却一无所知。伺样害怕处理冲突的另一方将不会询问明显不适的原因, 所以难免造成了误解和紧张。
三、案例背景信息
案主许女士四十多岁, 由于要在家照顾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基本上是全职家庭主妇, 丈夫罗先生在当地做外贸推销员, 是家庭经济主要来源, 由于工作特点, 所以经常出差在外。一次偶然中, 许女士发现丈夫外出时包内带有安全套, 于是引起她的注意, 后经过留意, 多次发现丈夫在外越轨。她知道后很是难受, 但是并没有和丈夫大闹也没有说给娘家人听, 据她讲, 如果娘家知道可不得了, 她考虑在两人之间来处理, 通过交流, 丈夫虽表达了悔过之意, 却也表达了对她的不满和埋怨丈夫在外独自承担整个家庭经济压力, 可是并没有得到妻子的理解和肯定, 每次回家反而常因‘ 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与他计较, 很少问他累不累, 还嫌他不帮忙家务, 并且吩咐妻子做些琐事时经常赌气不做, 时间长了他也懒得开口了, 经常出差弄得没有好心情。外边有生意上的朋友经常叫他一起到娱乐场所玩玩, 起初他总是拒绝, 可后来想想家里这么多年的老现状, 于是有了越轨行为。许女士知道这些后, 内心常感到自卑, 责怪自己没有用, 而表面上为维护自己却经常讽刺挖苦丈夫。丈夫看到妻子老是这样郁郁寡欢也不知道怎么样才好, 心情非常复杂。
四、辅导过程简介与体会
从这个个案来看, 夫妻双方自我价值都很低, 工作目标首先应该是提升案主的自我价值其次, 要协助案主增强个人能力, 从混乱、伤痛、自我矛盾中解脱出来, 为自己而作出选择学习夫妻间的融会沟通, 敢于表达真正感受、需要和尚未满足的期待学习关怀自己, 欣赏自己。
萨提尔认为, 冥想不只是一个理性的过程, 甚至是思维发生的过程。掌管直觉的右半脑, 是有可能改变和成长的。她利用冥想使散乱的部分得以集中, 同时为我们带来力量的感觉、对自己正向的看法、合适的选择、新的可能性和自我接纳。她也藉着冥想帮助人们来整合内在历程, 而拥有较高的自我价值感, 她把人们不再适用或不再需要的部分大量地予以重新架构。萨提尔曾说过“ 在冥想中的经验, 是为了肯定我们十分庄严地存在的事实, 我们能够学习, 我们被爱, 而且惹人爱、更能够去爱, 我们是我们的生命力的展现, 同时也引导着我们自己的生命。”在辅导初期, 通过了解问题与建立互信之后, 选择播放合适冥想词(如《做我真好》、《新一天》、《真我》、《与自己和他人联结》等等), 让案主的心境趋向平和, 抛却躁动和不安, 拥有一个宁静的可以清醒思考的心灵空间, 从而相信自己独特而且有价值, 感觉到赋予自己做决定的力量。经过两次的冥想, 让她对个人价值得到一定的体会和肯定, 她觉得非常需要这样的活动来让自己安静、使自己清醒。这一过程对案主来说感受很深, 她表达了从来没有这么清醒过, 从来没有真切的感受到自我, 日复一日的家务琐事使她好像以前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随后, 利用在前次冥想中的体会与分享(虽遇到了困难,但有能力来面对,--看我拥有的资源,--允许自己向自己的前景--梦想、希望和愿望前进, 它将引领你到一个崭新的成长层次)与案主共同探索她的社会支持网络, 并获得积极回应, 引导案主觉察到在困难中她并不孤单, 她可向自己的姐妹倾诉, 怎么走自己是可以而且有能力选择的。
如前述, 陷于困境的家庭中的沟通模式倾向于是模糊和间接的。也就是说不能够清晰地表达他们自己, 夫妻间可能避免相互谈论他们的需要和愿望, 针对这种现状, 鼓励双方尝试向对方了解、对照、澄清对话中想表达的真正意思(需要和愿望), 并与案主分享经验。案主提出离婚, 丈夫觉得自己不好,妻子不肯原谅他, 于是口头同意了, 然而, 妻子却更加伤心了。这一事实表明双方没有达到表里一致的沟通, 鼓励案主运用意义核对的技巧朝融会沟通的方向努力。事实上, 丈夫担心的是不被原谅妻子提出离婚的真正意义是希望丈夫挽留自己,肯定其对家庭和谐的重要价值。
根据萨提尔的冰山理论:行为是自我价值的表现, 它只是自我很小的部分, 行为以下还有自我的很大部分, 包括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望、渴求和自我--我是怎样的一个人。萨提尔模式籍由冰山观点, 披露了人类行为内在经验与外在历程的不一致而引起的种种困顿, 因此追求内外历程一致的过程, 就是一个人迈向全人发展,呈现自己生命力的成长过程。在此过程中, “ 事件”或“ 故事”都是表象, 在这表象之下, 内在心理的转化, 引发案主对同一故事不同的诊释, 进而改变生命的意义, 这样的“ 过程取向”也为治疗带来深层又富创意的空间。通过内在冰山比喻, 让案主更了解自己, 和明白自己的需要,她渴求被爱被尊重。希望可以与丈夫进行一致的沟通, 而不是先前的讽刺、挖苦和指责。以下为许女士的内在冰山, 分析如下:
行为:丈夫回家时故意不替他做家务(如洗衣, 整理行李等)不理会他提出的要求。
应对模式:讽刺挖苦(如你自己爱怎么潇洒就怎么吧, 没有我你活得更自在, 对你来讲我反正没啥用)。希望突出自己,受尊重。
感受:愤怒、受伤、委屈、压抑
观点:丈夫主外, 赚钱靠他自已作为家庭主妇, 虽然没挣钱, 但是他希望丈夫认同她作为家庭主妇的付出。
渴求:被丈夫所爱, 肯定她的价值。
自我:低自尊(自我价值低)
通过内在冰山整理与分析, 使得案主敢于表达自己拥有的内心感受, 通过努力, 达到内在冰山的改变:
行为:不故意和丈夫作对, 合理对待丈夫提出的要求。
应对模式:一致的沟通模式难得回家一趟, 你如果累了,一些小事情留着我做吧, 如果不觉得累, 也可以和我一起做家务。
感受:心境放松且愉快。
观点:自己也为家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分担了丈夫的压力。
渴求:被丈夫所爱, 有自我价值, 被信任。
自我:自我价值得到提升。
五、改变过程简单回顾
萨提尔认为改变的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1、现状:丈夫为生活来源在外奔忙, 没有得到理解和支持。妻子打理家务, 照顾孩子, 每天如此, 而丈夫的表现却令他失望。两人都付出很多, 都觉得很累, 很委屈, 不平衡。一直以来都未能以一致的形态来沟通, 丈夫不忠引发出改变的需要。
2、外来因素的介人:工作员希望通过与案主的接触, 寻找提升案主自我价值的新的可能性检视案主的期待, 使得案主意识到要解决问题需要双方作出改变才行, 建立信念“ 改变”是有可能的, 即使外在的改变有限, 内在的改变仍是可能的。”会面之初, 许女士以为只要丈夫单方面的改变即可, 而事实上需要双方互动除去障碍, 通过与工作员的共同努力建立可以改变的信心, 相信案主是有能力改变的处理害怕改变的心理, 使得案主能放开。
3、混乱:这个阶段对案主来说很焦虑, 过去的生活不再适合, 新的还未成型。工作员需给予案主正向的支持和肯定, 出现焦虑和惧怕是正常的。提醒案主关注现时, 活在当下, 协助她做长远的决定, 利用冰山了解自我深层的观点和期望, 开放出更多的机会去转变, 促成其由功能不良状况向良好状况转变。建立信念“ ‘ 问题’不是‘ 问题’ , 如何‘ 应对问题’才是间题。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已发生的事件, 只能改变这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4、新的选择和整合:案主逐渐放弃过去应对模式, 开始有意识地选择新的方法。许女士会避免讽刺挖苦丈夫, 而是用考虑环境、自我、他人的融会沟通模式, 她会询问丈夫的感受, 适时地分享她的感受, 在互动中比以往更为主动, 然而这些新的尝试需要时间来适应与整合。
5、练习:通过这一阶段巩固整合的成果, 鼓励许女士多准备一些适合自己的‘ 锦囊’ , 以提醒自己熟练运用新的方式来应对和沟通也可以请朋友予以支持。
6、新的现状:许女士自我价值提升了, 夫妇俩都知道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 觉得再辛苦也值得夫妇间的互动和一致沟通得到了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