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萨提亚  >   萨提亚百科  >    内容

对萨提亚家族治疗大师maria的专访

作者:文/丹丹 采访/果丹皮 露西 摄影/方皓|文章出处:网易博客|更新时间:2009-01-03

和爱与自由一同呼吸  Passion for Freedom

她说,完全关注于一个人
然后就能发现到他眼睛里的美
她看,一眼便知你的内在
然后你就能看到你自己的奇迹
她能,给你一根火柴
然后你就能点亮黑夜中的心灯
她,就是家族治疗大师Maria
这根火柴就是satir家族治疗模式

文/丹丹  采访/果丹皮 露西  摄影/方皓 
特别感谢/中国国际萨提亚学院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部分资料来源《Passion for Freedom——Maria’s story》

       玛莉亚•葛莫利博士 Dr. Maria Gomori
       生于匈牙利,1966年在加拿大Manitoba大学取得社会工作硕士,现为国际级家庭治疗大师。她不仅与享誉世界的家族治疗大师萨提亚女士一起工作学习二十余年,更是她的知己,密友,也是国际上宣扬Satir模式的领导者之一。自1990年创办Manitoba萨提亚专业发展中心以来,即致力于国际级家族治疗工作坊,并协助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泰国,澳洲及加拿大等世界各地萨提亚中心的成立。


初遇Maria:予人点灯的火柴
       一对夫妇远从河南专程赶来上海的只因为听说Maria会在这里举办萨提亚模式工作坊,他们为了弥合彼此感情的隔阂,已经有过太多的求助,他们当然也不愿意错过这次珍贵的机会。
       个案的进行过程中,Maria让夫妻两人分别用形体语言表示出两人的关系现状,妻子于是伸出胳膊指着丈夫的鼻子,丈夫则背过身去做沉默状,大家一眼变都看出这是一个不断指责与回避之间的恶性循环。Maria这时候让二人拿出前一天布置给他们家庭作业:各自画出原生家庭的家庭图,即父母和自己,自己和兄弟姐妹等之间的种种互动关系。两个人随后找出扮演者分别按照图示来扮演自己那方的父母,当人物关系演绎出来之后,答案就已经明朗了一大半。妻子一方从小就是在父母的争吵中成长的,并且自己也始终站在作为指责者的母亲一边,看不起父亲,而丈夫一方从小就生活在和睦的家庭,父母很少当面红脸,即使偶有矛盾也总是在无声之中悄然化解。
       Maria这时候指出:“丈夫对妻子的指责不习惯,妻子对丈夫的回避也不习惯,你们都受到原生家庭的生活模式的影响,做着自己习惯做的事情,但却都正是令对方不习惯的事情,你们想急切地改变现状,但要改变的正是你们自己。”
       一席话一针见血,夫妻俩人于是急切地想知道该如何改变,Maria问妻子:“你的心在哪里?”妻子说:“我是爱丈夫和孩子的。”Maria鼓励到说:“但是你没有表达,去对你的丈夫说,我要听到你的声音。”
       妻子真诚对丈夫说:“失去你,我的生命就没有意义,你是我的爱人,最亲密的爱人……”Maria这时候微笑地问丈夫的感受,丈夫显然很高兴,乐呵呵地说:“我喜欢!”Maria这时候却突然对妻子说:“请你这时候用指责的语气再对丈夫重复你刚刚的话。”妻子于是指着丈夫大声且严厉地重复了一遍原本情意绵绵的那段话。话一出口,现场已经笑成一团,夫妻俩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Maria不无揶揄地对妻子说:“你有个非常有趣的沟通,你可以同时指责一个人又爱一个人,我从你身上学到这一点。”大家再次笑开了。“既然你们看到自己保留了原生家庭生活的习惯影响了你们现在生活,如果你们不想让孩子将来重演这样的家庭关系,那你们应该知道如何从现在开始,把问题就结束在当下。”夫妻俩一起笑着很用力地点头……
       大家就这样初识了大师Maria的智慧,一针见血并且不失幽默的智慧,她只是一步步跟着案主,顺着过程,帮助对方领会适当的步骤。“每个人都能成长,做好自己的事。我相信所有人都能拥有自或需要的资源,那是一盏灯,我只是要给他一根火柴点亮自己的灯。这根火柴,我认为这是我能提供的最大礼物,也就是萨提亚模式。


追随Satir的日子:寻找真实自己的历程
       因为一个简单的愿望,她做了社工;一次偶然的机缘,她接触到了Satir模式;一种单纯而热烈的渴望,她主动结识了治疗大师Virginia Satir,由此开始Maria对她二十多年亦师亦友地追随。

“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1966年,Maria偶然接触到Satir模式,随后将这本书推荐给了一个朋友,她因为正巧前去Satir开办工作坊所在的城市,有幸参加了工作坊。几个月后,当两人再次相遇,Maria为她的大变化暗自吃惊:原本是个很少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感受的的人,甚至一直认为是不喜欢自己的人,现在却兴高采烈地对Maria描述自己参加3天工作坊后的种种令人愉快的变化,分享自己的快乐。Maria于是承诺自己,一定要去见见Satir。
       当年Maria变得到机会参加了Satir为期5天的工作坊。工作坊很神奇,成员的改变都是Maria从不曾见过的,她从来不知道人的转化过程可以如此深入。她当时就像大部分的社工师,把重点放在以劝告来改变人的行为。Satir却是帮助大家接纳自己,并欣然接受自己的责任,提供清楚看见自己的机会,让人们自己做出新的抉择,而不是告诉他们什么是有益的什么是无益的。
       大家在工作坊中通过扮演角色、观看角色一起经历着婚礼和葬礼或爱与恨或快乐与悲伤,每个人都在其中重新审视着自己过往的生活,向往着未来生活即将出现的改变。
       工作坊结束后,Maria告诉Satir:“只有你能做到,这是你的魔力。”Satir却回答:“不,我并没有做什么,我相信,每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魔力。”那时,Maria并不知道Satir是如何发挥魔力的,也不知道这魔力是否能被传授,但Maria为这一句话深深感受,这一感动就促成了她对Satir这二十多年亦师亦友地追随。

找到自己打开“母女心结”的钥匙
       此后的工作坊中Maria有幸做了自己的家庭重塑,也有幸就此打开了自己几十年的“心结”。
[专业链接]
       家庭重塑是Satir治疗模式的一种介入手法,其过程是重演一个人(主角)对家人的看法和诠释,至少回溯到三代,从中了解并接纳成长过程学到的东西。由于童年时的家庭和团体是我们最初的学习对象,以成人的眼光再重访旧时的学习场景,会很有帮助,可以学会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和父母,并用全新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家庭重塑前家庭图像
       Maria对母亲的看法一直是扭曲的,母亲从小就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感情颇深,使得Maria在童年时就认为母亲的亲人比自己还重要。
       Maria和父亲很好,父亲无条件的爱她,让她觉得受到保护。
       父母爱的天平在Maria的心中就一直这样倾斜着,并且影响了Maria日后与其她女性的关系。(有好长一段时间,她只有男性朋友,只信任少数几位女性朋友。)

       Maria选择了一位新朋友扮演父亲的角色,并向他描述了父亲的种种,扮演者却说:“Maria,我没办法扮演这个角色,你描述的是圣人,而我只是凡人。”这句话突然让Maria明白一个现实:自己潜意识中一直把父亲过度美化成为圣人。
       观看别人依据自己和父母的早期生活所重塑出来的景象,使Maria重新与父亲的情感世界深深相连——以成人的方式,她开始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父亲,引述Satir的话来说,就是“要变得成熟,能自己作决定,就必须把父母当做人来进行连结和接纳,而非妈妈或者爸爸的刻板角色模式。”

家庭重塑后家庭图像
       童年的Maria一直夹在父亲和母亲之间,认为母亲不够爱父亲和自己,责备她恨他。现在她了解,当自己保护父亲的时候,母亲可能想要与父亲或者自己亲近,却完全没有机会。

      “后来我询问母亲对我和父亲的关系有什么感受,她非常真诚地告诉我说,她一直为此感到很快乐。她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很亲近,所以不想妨碍我们。她很高兴我和父亲亲近,因为她无法像父亲那样爱我。这令我很惭愧,因为我过去一直责备她。”
       我开始努力改善和母亲的关系,与她融洽共处后,自然创造新的机会,是自己和女性的关系更持久、更丰富。Satir是我对女性看法的重要觉醒经验,我还从很多其他女友身上学到了更多的接纳和关爱。当我放下心结,打开心门,这些女性就进入我的生命,我永远感谢她们。
       原生家庭很可能使我们成为囚徒,“学习一种了解童年的新方法,就是看见自己的囚笼;而身为成人的我们,是唯一拥有开启大门钥匙的人。”


自我探索之旅
       带领工作坊时,“让人更认识自己,更信任自己,拥有更多自我价值感,对自己的感觉更好,然后打破心墙,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桥梁,但最重要的是与自己的关系。”这就是Maria的目标。
       多年以来,Maria的工作坊名称和主题一直都是“自我探索之旅”,探讨我们为什么变成现在的样子,触碰内心的渴望,也就是自我感,并找出我们想要成为之人所需的资源,Maria认为这是一生的旅程。
       “发现我们来自何方、想去何处,是一种神秘的灵性经验。当我们与人在灵性层面交流沟通时,奇迹就会发生。这是一种过程,而不是技巧。即使是一个被贴上精神分裂症人也是渴望被尊重和接纳的,与这些对世界有不同看法的人的连结,从‘对方拥有独特世界观’的人性层面,接纳对方,而不是就此贴上一块摘不掉的诊断标签。”
       在工作坊中,每个人都需要某些不同的东西,所以Maria会分享许多自己所学的东西,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比如精神科医师黄焕详和基卓独特的bodywork曾带给她灵感,所以Maria也把他们运用的音乐和诗也融入了自己的治疗;Satir在工作时非常和蔼、关怀、亲切,有时候甚至太过亲切,Maria又从其它学者那里学到向人提出质疑,更坦率,也更直言不讳。“我真心尊重每一个人情形,但也尽可能提出质疑。我能感觉到每个人能走多远,我应该停在什么地方。”


如果人生有意义的话,苦难必然也有意义
       “过往不必然会破坏现在,我们可以选择将过往当成学习来启发现在。”Maria始终把这一点做为治疗别人的基本前提,然而突然有一天,Maria却必须用这个前提来治疗自己。
       1979年,Maria面临了自己人生道路上一次重大苦难:在丈夫过世的时候,选择是否在他死后决定继续活下去。在遭受到心灵上的重创后,Maria开始和夫妻档的朋友疏远。她突然觉得自己无法融入,虽然并没有自怨自艾,却是个令人讨厌的同伴。Maria决定对自己和别人直截了当表达真正的感受,“那是我处理挫折和所有感受的方法,她不想让这些挫折和感受在心里发酵、沸腾,这样会导致癌症身亡。即使有人以平常的客套话问候我,比如:你好吗?我会说:我觉得很糟,我想去死。他们就不再问了。”
       Maria花了三年半,才有意识地决定要健康的活下去,她开始明白自己可以在心里一直拥有保罗。Maria认为人生在世是为了不断地学习,所以自己必须从保罗的英年早逝中找到意义。“学习靠自己生活并不容易,我到现在仍不喜欢,我不会说我已经习惯了,但是确实已经经过考验。我能自己做决定,没有人会告诉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当了解此生的两项任务就是自己做决定和学习独立生活时,就比较容易向下走下去。这就是Maria终于决定自己余生想做什么的过程。“成长和学习,可以来自任何处境或经验、问题或危机。”
       能如愿健康、自由的生活,令Maria心怀感激。“我喜欢这么一句话:做你喜爱的事情,爱你正在做的事情,好像是你一生最后一天的工作。这句话完全适用于我,我爱我做的事情,不认为那是工作。我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谜,也是礼物。”
[谈话背景]
satir倡导的信念:每个人自身都有力量和资源,能使我们的生活发挥最大的作用、更健康、更成功。Maria帮助别人做到了,也帮助自己做到了。


Maria专访
TH:在针对个人问题方面,你觉得家族治疗有着什么样的优势?
Maria:家庭治疗的最大特点就是跳脱了以往治疗时只针对个人问题加以解决的方式,而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问题,也就是说,在面对前来求助的咨询者时,并不认为他是个“有问题的人”,而是个“背负问题的人”。
个人所背负的问题,不单是出于自己本身,有些部份是出自社会、家庭(也就是“系统”)的影响。个人在系统中,必然与之互动并受到这个系统的制约。当系统出了问题,个人也会出现问题,他就变成背负问题的人。所以家庭治疗就是从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这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

TH:家庭治疗有很多种模式,你觉得萨提亚的家庭模式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Maria:萨提亚认为真正的人本主义着重的是“你和我”,而不是“你或我”,关心的是“我们”,而不是“我”。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绝不可以复制的,原本就应以自己的方式去活。萨提亚模式倡导的是:尊重生命,并相信生命是可以改变的,希望每个人都能以更好的方式生活。最吸引我的也正是这点,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努力下体会自我的价值感,我喜欢这点。当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在灵魂的层面上作出了选择和改变,那就是真正的改变。

TH:一般你的家庭治疗需要花多久?还是就个案不同?
Maria:每次一个半小时,一共4次。然后我给他们布置家庭作业。因为我不想他们依赖我。我觉得家庭治疗是一种教育式的方法。我教他们怎么去做,画家庭图。他们会学习,然后去改变。四次后我不会联系他们。

TH:那有没有可能人们只是在一个短时间里改变,但之后又恢复原样呢?
Maria:可是我认识那些人情况不是这样的。因为这种改变不只联系着行为,而是联系着整个系统的内在改变,因此,这种改变是会持续的。

TH:你觉得在中国人在处理家庭问题时更普遍的问题是什么?
Maria:每个人面对家庭这个话题时,无一不是爱和烦恼同时存在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可能普遍比较被动接受,对于不愉快的部分,多数人会认为过去的已经过去了,生长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事情都是无法从头来过的,因此很容易抱着沉默、隔离、逃避的态度,指望着让时间来冲淡一切,但是伤痕始终存在。

TH:作为萨提亚家族治疗大师,你对此有些什么建议?
Maria:我们之前的所有时代都会影响我们,有时会发现自己拥有祖父母和父母的特征,保有老旧、不合理的家庭规则,心里藏着每个家人其实都知道的家庭秘密,或是学习而来的行为模式。我们可能不喜欢别人有这些行为,但自己却一再表现出同样的行为,不论喜欢与否,我们都要学习并重新整理这些熟悉的适应方式。
学会欣赏长辈,欣赏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勇于面对,我们无法改变过去的事,但能改变那些事产生的影响。为自己做选择,放下不再适合的东西,转变不再有用的东西,接纳无法改变的事情,改变就自然发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