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用冰山比作人的内心,是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的创始人萨提亚女士发明的。这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和理解人的内心世界。在生活中,当你同一个人有所关联时,你用不着花上多年时间,去探查对方内心的每个角落,去搞明白对方是怎样一个人,就像不必淘干大西洋的水才能看清那座冰山的全貌一样。世界上的冰山都是一样的:一小部分露在水上,绝大部分隐藏在水下。但是,既然它是冰山,就会有着同其他冰山相同的特征。只要探查水下的这几个特征,冰山的整体面貌就会一目了然。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认为,有问题的应对姿态有四种: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关于应对姿态,萨提亚理论中有详解)。这些都是忽略自己感受和低自尊的应对方式。人们早年为求生存发展出这些方式,后来固定下来,被无意识地沿用。这些统统被称作表里不一的应对方式,无效并有伤害。只有“一致型”的应对方式是高自尊、有益和有效的,“一致型”最为难得。
关于应对姿态,萨提亚理论是这样介绍的。每个人在“自己”、“他人”和“情境”所组成的客观环境里,对以上三个元素常常顾此失彼,有所取舍,甚至完全忽略,以至于造成负性情感以及生理症状。讨好型应对姿态的人常常忽略“自己”;指责型的人常常忽略 “他人”;超理智型的人同时忽略“自己”和“他人”;打岔型的人则将三者全都忽略。除以上这四种姿态之外,将“自己”、“他人”和“情境”全部关注到的应对姿态,被称为一致型。这种姿态表明,其因利用自己本身资源而带来高的自尊。
通过来访者的行为方式,我们很容易发现其在使用不一致的应对姿态。要么讨好,要么指责,或者是超理智,或者打岔,几种行为姿态混淆在一起也很常见。这些不一致的应对姿态,往往伴随来访者大量的负性心理感受。往下探查这些应对姿态带来的“感受”时,通常能触发来访者一大堆负性情绪,诸如委屈、受伤、愤怒、恐惧、孤独之类。那些哭泣、颤抖、胸闷等身体状况,帮助他们找回曾被忽略的感受,情绪会带出身体反应。此时,不再需要逃离、回避或忽略这些感受,允许自己与它们“共处”。此时,当事人仍然可以不喜欢某些感受,但可以学着去接纳它们。
接着往下探察,我们先看“观点”,来访者之所以把自己陷入生活的困境,是受一些观点的鼓动。这些观点可能是家庭的信条,或自己的一贯看法。把它们都清理出来,重新审视一番,与事件作对照,来访者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和修订。
再往内心深处走,那里是“期待”——对自己的期待、对他人的期待等等。也许长久以来,这些期待总是落空,以至于都忘了还期待着一些东西。“冰山”的探查帮他找回了这些期待——那些失落的文明。
再往下探查“渴望”层:这里埋藏着被爱、被接纳,自由等等。这些是人人都需要的东西,来访者当然也不例外。走到这里,来访者常常发现,这些生命中天经地义的东西,已被其长久地忽略了。
“冰山”的最下层是“自我”,是自己的生命力、精神、灵性的体现。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力都来自宇宙,生来本身就带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创造性。并且,我们走到今天,就是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创造。从这里,来访者能够获得改变的能量和动力。对很多人来说,这一层的挖掘是如此新鲜而又真实,令人鼓舞甚至震撼。
经过对“冰山”的探索,所有的一切都呈现出来。接下来,轮到来访者做决定:是继续这样的生活还是改变,改变的目标是什么。当清晰地看到自己身体无意识的表达(“冰山”最上两层),给内心带来的糟糕状况(从“感受”到“期待”),同时又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渴望),以及蕴藏着无限资源(自我)的时候,来访者做出改变现状的选择会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