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当我看完约翰.贝曼教授著的《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的时候,有两个深切的感受:一个是感慨于萨提亚女士本人写的“当我遇见一个人”,一个是让我 “遇”到了萨提亚这个人。
读了萨提亚本人写的《当我遇见一个人》文章后,我看到了在萨提亚的眼里,来访者是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拥有积极资源和自我价值的人,是一个渴望改变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外界环境所控制的人,不是一个由生理本能所决定的人,不是一个被标签为有了各种精神病症状的病人,也不是只拥有种种不被人们喜欢的外在表现的问题人。她说:“在所有这些表现之下,我总会看到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我觉得,如果过去或现在,他或者她真实地生活过,他们可能就会用一种不同的方式使用他们自己。所以当我和遇到的每个生命个体在一起时,我都会在心里放下他或她的外在,而尝试去关注他们的内在,内在也是自我的一部分,我称之为自我价值或自尊。”
我欣赏她的这个治疗观。因为许多的心理治疗理论并不把来访者当做一个人来看待。在他们眼里,人变成了心理治疗师们手中的物,由治疗师用自己的理论设想给他贴上标签,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对其进行“修理”、“加工”、“塑造”;在他们眼里,仿佛只有来访者的问题,看不到来访者自身的积极资源和价值,他们背离了对人的本性的真实认识。因为每一个人都拥有自我的价值,都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和积极资源去生活的。
当萨提亚把见到的每一个来访者都当做“遇到的一个人”时,她就会深切地关怀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来访者的生命相碰触、相联结,陪伴他去经历自己的生命历程,陪伴他重新开启生命的篇章。我深深地被萨提亚对人的关切所打动:“假定你是我刚刚遇到的某个人。你和一群人在一起,也许是你的家庭成员,我站在你的面前,把手伸向你。当我伸手时你把手递给我,我感受到一种联结。在那一刻,我正在看着你;我感受到你皮肤的触感和我皮肤的触感,在那一刻,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和我没有其他人。那一刻我会全心关注你。你可以感受到,我正在与你整个人联结,我觉得我把自己完全交给你。同时也伴随着微笑,我的微笑在向你和作为所有生命代表的你的生命‘问好’。”
正是萨提亚女士这种把每一个来访者都当做“遇见的一个人”的治疗观,她对人的那种深切的关爱,使她创造出了一种更加符合人性的积极治疗的理论和方法。我喜爱她的治疗方法,更喜爱萨提亚这个人。
萨提亚女士已经离开这个世界20 多年了,我当然没有机会跟她见面。但是近几年来,我从贝曼教授关于萨提亚心理治疗的书和课程里,认识了萨提亚,了解了萨提亚创立的转化式心理治疗模式,我很兴奋,我“遇”到了萨提亚这个人。
我欣赏她在学术上的那种开放包容的态度。她不像有些心理治疗理论流派那样,排除异己,唯我独尊。她对人性充满了好奇,她不满足于自己已经掌握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她总是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究。她努力地吸收各个理论流派的理论和方法的精华,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存在主义治疗等等,同时又摒弃她不认同的部分。她吸收了东方文化的许多智慧,比如东方传统的哲学观,人性观以及冥想等等。正是她的这种学术上的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使她“发展出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和模式,这些风格和模式建立在她的经验、信念以及深入洞察人类渴望的核心或本质的直觉力之上。她将来访者看做是怀有爱的、关怀的、正在经历挣扎和伤痛的人,他们天生拥有内在的能量和资源去学习,并可以改变自己的应对方式,更负责、更有力量地去生活”。
我欣赏萨提亚的心理治疗理论:每个人都是宇宙生命力的独特展现,拥有内在的资源,这一生命力推动人们积极成长;改变总是可能的;问题本身并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治疗需要把焦点放在健康及可能性的部分,而非病理性的负面部分;希望是促使改变发生的必要因素;人们因相似而有所联结,因相异而有所成长。这些理念和我们中国传统的人性观是完全一致的。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认为每一个人都是和谐的,在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相互对立又统一的因素,如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这两个方靣是可以转化的,而且从这个方面看是消极因素,但从另一方便看,可能就是积极因素。它们之间不存在不可逾越的界限,彼此可以转化。
我欣赏萨提亚把治疗师自身的成长与治疗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她认为,治疗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对话过程,是人与人之间活生生的交流。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整个人和来访者整个人相遇,治疗师自身对生命的态度,自身的人格都会随时对来访者产生影响。当治疗师使用自己的自信、生活经验以及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工作时,会让来访者发现自己身上也具备同样的能力,带来来访者内在的变化。因此她把治疗师自己看成是一个引发来访者改变的媒介。她认为治疗师参与了别人生命的改变过程,为要使对方发展出丰富的生命和健康的人格,治疗师个人需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人性和完整性,需要不断地自我成长。
以上是贝曼教授《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所带给我的感受。这些也是当前我国的心理治疗最需要的。感谢贝曼教授把萨提亚心理治疗带进了中国,感谢他让我们“遇”到了萨提亚。
首都师范大学 蔺桂瑞
201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