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萨提亚  >   萨提亚应用  >    内容

林文采说萨提亚:如何处理那些未被满足的期待?

作者:凰兮|文章出处:智慧行|更新时间:2020-10-29

  01

  不久前,又听到楼上一户夫妻在吵架。

  这对夫妻争吵的内容大同小异,是丈夫总嫌弃妻子做的饭菜色香味俱无,觉得家里打扫不够干净,孩子没教好就爱大呼小叫……

  据跟这对夫妻比较熟悉的邻居说,妻子的家务做得的确比较一般,很不熟练,不过她一直有努力锻炼,后来已经越来越好了,丈夫拿这些出来讲,是有点鸡蛋里挑骨头。

  有人也说那妻子笨,吵完架后,丈夫说什么,她还是去改了,可她明明已经做得很好,没必要再折腾自己。

  那对夫妻之间的事情,外人不好多说什么。

  不过那位妻子让我想起小时候小区的一个老婆婆,听说她年轻时婆家人要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没有主见,只会满足别人的要求,最后却被孩子赶出家门,晚景凄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听过这样的话:

  “让你跨岗位做事,是我觉得你值得栽培,你居然觉得这是难为你?

  “妈妈为了养你,放弃了条件优渥的工作,你就这样回报我?”

  “为了拼事业,把刚出生的孩子丢给保姆,你真自私……”

  类似的言语,可能来自我们的上司、父母、伴侣等人,听起来似乎充满了关切”,是“为你好”,于是明明是在满足别人的期待,却总是无法拒绝。

  一旦满足不了,就会感到心慌意乱、坐立不安,最后往往弄得自己身心疲惫。

  为什么会这样呢?

  02

  人生在世,必然渴望着能被爱、被接纳、有价值等等。

  因为这些渴望,所以我们会诞生出期待,也会接受到别人的期待。

  从萨提亚模式出发,“期待”其实可以分为三类:

  1、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如“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律师”);

  2、我们对他人的期待(如“孩子我希望你考上北大”);

  3、他人对我们的期待(如“父母让我早点结婚生子”)。

  这些期待,有时候是一种动力。

  比方说,我有个堂弟喜欢玩游戏,希望从事游戏相关的职业。后来他努力读书学习,进了一家有名的游戏公司做程序员,算是圆梦了。

  但有些时候却可能成为重担,尤其是那些未满足的期待。

  比方说,电视剧《小欢喜》中,英子被妈妈过高的期待以及让人窒息的控制,逼得想要自杀。

  未被满足的期待,可能是源自早年能力有限,源自原生家庭,也可能是因为缺乏自我肯定等原因,因而无法满足。

  这些未满足的期待,很多时候化成一道道锁链,缠绕在我们的心灵之上,让我们负重前行,致使负面情绪产生,如失落,伤心,难过……

  当这些情绪被触动,我们便将其带入生活中,导致各种不好的事情发生。

  那么,对于未满足的期待,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03

  根据萨提亚模式,处理那些尚未满足的期待,大致有4个方法:

  1、放下那些尚未满足的期待

  很多时候,我们的烦恼和不快乐,大多来自于过高的期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

  比如,觉得菜的味道做到不如意,孩子成绩不如理想等等。

  放下这些期待,接纳我们自己。

  我们可以先自我审视这份期待是否合情合理、难度高低,并允许自己可以放下。

  或许会感到有点失落,但更多的是轻松。

  2、找到满足那些尚未满足期待的替代方法

  有一部动画短片叫《猫的梦想》。

  短片中的猫是痴迷音乐的,家里有着许多唱片,路过钢琴店时,还会贴在窗边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没有的钢琴。

  猫是希望自己能有一架钢琴,但他没有——这个期待,无法满足。

  但是,猫找到了替代的方式。

  它播放着音乐,听着旋律,合上眼睛,想象自己面前有一架钢琴,并且陶醉地弹起来。

  有些时候,我们因为受到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满足期待,一直带着这份遗憾。

  其实,我们可鼓励自己,用现有的条件来替代,找寻其他方法来满足。

  条条大路通罗马,人总是有方法的,不是吗?

  3、可以保有一个或一些尚未满足的期待,但需要考虑代价

  《沉思录》中有这样一句话:“帮助他人时,不要让他们完全满足,否则他们就会丧失追求,这时一切都将变得可怕,任何快乐都不会使他们感到欢愉。”

  道理都是类似的,凡事不必要追求圆满。

  如果我们不愿放下,不愿找其他替代的方式,那么可以试试留下一两个未满足的期待。

  在此同时,可以思索我们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或可能有的“好处”。

  4、回到渴望的层次,找寻新方法或更高的自我价值

  换句话说,我们要觉察自己最深的渴望究竟是什么。

  比方说,小明努力学习,想要考全级第一,他最想要的其实是“爸爸妈妈的表扬”。

  在了解这一点后,可以试着用其他方式,去获取这份渴望。

  04

  萨提亚认为:

  “人有三度诞生:

  第一度诞生是指发生于精卵结合之际;

  第二度诞生即我们实际上自子宫出生;

  第三度诞生则是在我们成为自己的决定形成之际。

  前两度我们无法把握,可第三度就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的人生过得如何,完全能由我们自己决定。

  正如林文采博士所说:心理营养没有被满足的孩子,一生都在寻觅。

  当我们开始处理那些在我们成长过程中,被察觉或未被察觉的未被满足的期待时,我们才会渐渐感觉到,当自己从层层束缚中走出来时,呼吸会变得更顺畅,感受到一阵轻松。

  学习萨提亚,学习心理学,可以让我们找到更多方法,去处理未满足的期待,处理许多我们发现或未被发现的事情,让生活变得更从容,更幸福。

       ……

  作者:凰兮,一个爱听故事的撰稿人。来源:本文系智慧行学院(wisdom-bank)原创,这里每天分享实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好文好课(婚姻、亲子、职场)。学习更多实用心理学,欢迎关注“智慧行学院”(NLP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学心理,咨询4006009299.

看更多心理资讯,扫码关注“NLP学院网”官方微信公众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