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爱的序位所讲述的是有关人类关系中的一些秩序,而这些秩序往往早已被爱所排定。唯有当我们洞察这些秩序,爱才能成功。我们经常困惑于盲目的、没有了解的爱,并且没有领悟这些秩序。但是当真正的爱使我们知道并且尊重这些秩序时,便能实现我们的愿望。不论是对我们或是对我们周遭的人,爱会散发着安祥的气息并具有治疗的效果。
爱的序位原则之一是:在系统内,先来的比后来的有优先权,也就是父母比孩子先进入系统,那么父母之间的关系对于亲子关系来说在系统内优先;老二比老大晚进入系统,那么老二自然需要尊重老大的优先地位。如果关系倒错,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自从女儿出生以后,A先生就嘲笑自己“地位不保”。妻子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可以说一切以孩子的需要为中心。买了好吃的,先满足孩子;每月消费先考虑孩子的教育支出;为了上好学校,A先生不得不搬到离单位很远的地方居住。为了孩子未来的发展,妻子又在筹划着自己带孩子先出国,A先生留在国内赚钱。A先生虽说觉得哪里不对劲,可在妻子“伟大的母爱”感召下,又不得不适应这种奔波的生活。
灏天的爸爸好赌,虽不至于倾家荡产,但很少顾及家庭。妈妈没少和他生气。她教育灏天,长大后不要像爸爸那样没出息。于是灏天从内心里也看不起爸爸了。长大工作以后,灏天开始表现出对爸爸的不满,可是爸爸依然我行我素。灏天买了房子后,就把母亲接了过去,却发现母亲并没有因此变得开心起来。灏天很困惑,为了让 母亲高兴,自己的婚事都耽误了,他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
从上面的例子来看,A先生夫妇的问题就在于把女儿的地位优先于人妻的关系,这也是当前很多独生子女父母共有的问题,只是在问题没有发生之前,夫妻双方很难意识到。其实他们这样的选择并非真的对孩子好。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关系的和谐往往比父母对自己需要的满足更为重要。如果一个家庭疏忽了夫妻关系的建设,把做好爸爸或者好妈妈优先于做好夫妻来考虑,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会下意识地去帮助维系父母之间的关系,有时候甚至以产生心理问题为代价。
违背优先次序大多以爱为动机,因此身在其中的人们往往意识不到它的不良后果。就像灏天,在某种程度上试图承担上一代人的责任和功能,为了母亲的快乐,想成为比父亲还要合格的“丈夫”,扰乱了系统内的阶层。母亲并没有因此得到真正的需要和满足。灏天自己损害了属于年轻人的体验。
系统内部的黄金法则是:夫妻要先成为好夫妻,之后他们才能成为好父母,那么孩子也才能是真正幸福的孩子。
爱的序位原则之二是:在两个关系系统里,新的家庭系统优先于旧的关系系统。按照这样的原则,子女结婚后就建立了新的家庭系统,那么小夫妻的关系要优先于他们和父母的关系。
S结婚4年了,可总是觉得娘家才是自己的家,只要有空就往娘家跑。兄弟姐妹的事情比自己的事情还重要。可时间一长丈夫有了怨言。S却觉得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何况她从小就接受这样一种信息:只有父母的爱是永恒不变的,是最伟大的。
小亮是独生子,结婚3年了,父母还把他当作孩子一样,几乎每天都要给小亮打电话,只要有一个周末没有回家,妈妈就话里话外地批评小亮娶了媳妇忘了娘。小亮的太太也很委屈,长假从来没有自己的计划,偶尔和丈夫去郊外散心,恐怕婆婆又提什么意见。为了这事儿,夫妻俩没少闹别扭。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S、小亮、应该把自己的小家庭放在优先的位位置。如果不按照这样的原则行事,必然造成系统边界的模糊,系统成员间对于爱的争夺就像买东西不排队一样,彼此之间伤了感情。
中国传统观念是以大家庭的利益为重,小家庭从属于家庭的一部分,彼此之间没有明确的边界。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家庭的产生为大家提供了更多的个人空间。而传统意识却依然有着残留,表现现在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分离,或者父母不愿意让孩子独立。
跨越家庭系统之间界线的人通常带有对分离的恐惧,父母不愿意正视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的事实,不能忍受空巢带来的痛苦,乃至产生被遗弃的感觉;子女要么在心理上还有对父母的依赖,要么对于离开父母有深深的内疚,于是要续做父母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