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萨提亚  >   萨提亚杂谈  >    内容

会一会自己的心灵傀儡(二)

作者:佚名|文章出处:http://world.xlzx.com|更新时间:2009-07-15

 

  游戏4:背部的依靠

  咨询师说:我们接下来做游戏,并且希望大家不要来问游戏的意义,你们只要用心体验,并告诉我你的感觉就可以了。请你们再去找一个陌生的伙伴,和对方背靠背站着,用你的背和他打招呼,当打过招呼后,按规定完成如下动作:

  1. 让对方完全依靠你,请选择你感到最舒适的动作依靠对方。然后交换,让对方依靠你。

  2. 和对方同步共同背靠背一起坐到地上,尽量同步,身体不要错位,不要用语言协调步伐。

  3. 和对方一起从地上站起来,也要保持同步。

  小银鱼找到了一个现实生活里可能不想接触的异性,他不像是在城市里长大,而且因为是公司派来的,他始终不能完全融入课堂的氛围。她走到他面前说:我们两个人身材差不多,做这个游戏应该不难。

  小银鱼心得:开始时,对方考虑我是女性而主动让我依赖他,我背靠着他时,开始确实感到很放松。但时间一秒秒过去时,我开始感到不安,觉得这种依赖有负疚感,这时我要求他来做依赖的动作,当他把身体的重量背向我时,我并没有感到沉重,而是增加了些力量,我并没有感觉被依靠有什么不好。可能是因为我们身材和身高差不多,当我们背靠一起要坐下时,身体始终保持着一个姿势,虽然再共同站起来不像坐下时那么容易,但还是按照规定完成动作。

  提示:你习惯依靠别人还是被别人依靠,你是不是总在不知不觉中挑起了所有的担子,总是把所有责任放在自己肩膀上?你是否曾经想过——依靠对他人来说,也是某种支持。学会依靠和接受依靠,也许是我们每个人该深思的行动。

  第3步

  像初生儿一样重塑自己的家庭

  经过各种游戏,大家终于放下平时一贯使用的逻辑武器,开始学会用心而不是用脑去思索眼前的一切。咨询师说:你们要完整地讲你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故事,讲那些在你记忆最深的事情,不要讲感触,也不要用结论性的语言来对自己的家庭进行判断,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理解你们。现在去找另外的伙伴,是两个,这两个人可能是你喜欢的也可能是你不喜欢的。

  小银鱼的家庭故事——大家庭里的多余人

  其实我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很简单,我出生在一个大家庭,我在家里最小,比最小的哥哥小7岁,我母亲并没有打算生我,直到她怀孕4个月了,才知道有了我。这让她在同事中很没面子。我出生时,家庭环境已经非常好了,从小吃好的,喝好的。我后来大学毕业,因为不满意机关工作,而来到北京。虽然换过不少工作,但所幸薪资都不错,一直都是过自己喜欢的生活。谈了两场恋爱,耗费8年时间。中途有些艳遇插曲,但都没成气候。现在没有工作也没有爱情,一切要重头来过。

  蔡老师给大家介绍了问题家庭的基本模式,将家庭成员分为:超理智型、指责型、讨好型、打岔型。这几种类型并无褒贬,其实它们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而且彼此之间互相作用、依存。通常指责型在家里有一定的权威性,喜欢抱怨。讨好型常不快乐、沮丧、逃避自己的渴望,总是将自己的渴望投射到别人身上,敏感体贴地观察他人之需。超理智型排除情绪感受,完全以理智分析,是很难亲近的人。而打岔型逃避接触自己内心感受,总是淡化事情的严重性。

  指责型

  在语言上,常用:你什么都不行,这到底是怎么搞的,都是人的错。

  在行为上表现出批判、独裁、吹毛求疵。

  在动作上爱用手指着别人,让人从心理上产生抗拒和不舒服感。

  讨好型

  在语言上,常用:这都是我的错,没有你我活着没什么意思,我只是想让你高兴等等。

  内心的情感诉求:我很无助,我什么都不行。

  在动作上,讨好型双手呈奉献姿势,让人从心理上产生怜悯,甚至折射到自己身上也感到很无助。

  打岔型

  在言语上的表现为毫无道理,在口语上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等。打岔型的人,忽略自我、他人、情况。总给别人思维在别处,和混沌的思维感。

  超理智型

  在行为上,他们忽视他人和自己,只在意情境,非常坚持原则,固执、强迫性、客观且不谈感情。

  在动作上,经常双手交叉在胸前,头仰天、鼻朝上,以“理性”来保护自己,压抑自己的情绪,家庭关系显得疏离。

  咨询师让每个人画自己的家庭图,并注明关系,以及你能形容的他们的三个特点。如果他们的关系超好,就用实的粗线连接;很好,用实线连接;不好,就用虚线;如果关系恶劣,就用波浪来连接。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关系的认识是你18岁以前的,不是现在。

  小银鱼心得:我的连线都是实线,我不觉得自己的家庭有问题,但当我画出了这个图后,我看到了我在这个家庭中的位置。

  出生在已经成型的家庭——那时的家庭关系已在经历了困难后形成了一个缺一不可的家庭氛围。我出生后,这个格局依然保持,我是个可有可无的成员。

  呵护有加+没有发言权——我始终是个可爱的小妹妹。他们除了物质外,其他的很少和我分享,在这个家里,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尽管家庭很民主,但民主权利没有给我。

  渴望在家庭外获得表达机会——我喜欢说话,人越多我就越兴奋。我害怕被忽视。像在今天的课堂上,没人注意我,我就很不安,我会故意迟到。

  获得矛盾结果——当大家注意我时,我还是不安,因为引起大家的注意是我故意要做的,我怕被人识破或被人笑话,更怕被人讨厌。我总是处在模棱两可的局面。

  最后的认识:让真“我”当道

  小银鱼感悟:在接受Satir家庭重塑课程之前,我曾经一直很疑惑自己,为什么我喜欢的人都是一个类型的,为什么和另外类型的人总是难以沟通甚至想逃避?为什么人在中年,举止行为思维却总是有些像个小孩子?到底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哪部分思维跑偏或哪部分生活营养不良?而且家庭怎能重塑?它是那样原封不动地摆放在另外一个位置,不是道具也不是任由变换的场景。

  三天的课程,我所得到的启示是,我之所以没有成为“希望中的自己”,是带着我对原生家庭的思维程序来接触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某类型的人像我家庭中我喜欢的某个人,内心潜在的愉悦和放松使我很容易接近他,而相反,我则变成了一个很不自在的人。明白了这些,我的感悟是:接近我喜欢的,远离我不喜欢的,这样对我有好处。我对重塑的理解是:知道了我在原生家庭的位置以及它的合理性,接受令我愉快的角色,然后在社会中继续扮演,我会很放松。

  原来,我们的好恶、交流习惯、思维习惯多数是我们所处环境留下的烙印,而我们竟然成了一个简单的反应器,倒映着家庭和生活组织内的问题,却很少发出来自真正自我的东西。在Satir课程中我们终于明白了这样的道理:

  自由地看和听,来代替应该如何看及如何听;

  自由地说出我所感和所想,来代替应该如何说;

  自由感觉你所感觉的,来代替应该感觉到的;

  自由地要求你想要的,来代替总是等待对方允许。

  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冒险,来代替总是让对方选择安全妥当地路,而不敢摇晃一下自己的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