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萨提亚  >   萨提亚分享  >    内容

情境会说话

作者:夏 芒|文章出处:http://www.qijiagrowth.com:8080|更新时间:2009-08-11

  萨提亚了不起。她把人世间错综复杂,因沟通产生的“关系”概括了成了三点,囊括进了一个小小的“○”――在学萨提亚的沟通模式时,老师都会先画一个圆,然后再在圆中用一个“人”字,把圆中的面积分成三块:“我”、“你”、“情境”。

  萨提亚观察发现,有效的沟通是顾及到这三方面的感受和需要,叫“一致性沟通”,而人在有压力的情况下,就顾不了那么多,即人的语言和情感不往一处去,会产生“不一致沟通”,并由此产生许多麻烦。

  在这三点中,“我”和“你”,好理解,那么,何为“情境”呢?

  刚开始学萨提亚时,难免望文生义,认为“情境”就是“我和你”之外的空间、场合、事儿,有形无语。后来,渐渐发现,情境会说话。

  被忽视的“情境”会爆发

  有一对小表姐弟,相差四五岁,生活在两座城市,一般只有春节才会见面,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祖父母。以往一年一见时,男孩都很盼望,表姐驾到,他来人疯似地高兴,跟屁虫似的尾随、讨好。小表姐自然也高兴,有做老大的满足。但好景不长。

  小表姐10岁那年回老家,跟母亲、姥姥去表弟外婆家接他。路上,男孩兴奋得话不断,一会天南海北,云里雾里,一会宣称他有两个大名,一个是随爸爸姓的“胥××”,一个是随妈妈姓的“顾××”,还说,“我喜欢妈妈家给我起的大名,不喜欢爸爸家的,那个姓胥,虚徐许胥――叫起来像逗小孩撒尿……”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谁也没想到,小表弟的一番无忌童言,全入了小表姐的耳,并由耳及心……

  当晚,小表姐的妈,即小表弟的姑姑带他们俩去朋友家玩。没玩一会儿,小表弟就闹着要回家。大人小孩都在兴头上,都来做他的工作说再玩半小时,行吗?他答应了。可五分钟跑过来看一下钟,三分钟又看一下,说什么都呆不到半小时。他们只好带他回家。临到家,小表弟活跃起来,这可惹着了小表姐,一把差点把他推倒。真是平地起风波。你哪来那么大劲?!小表姐被她妈制住。可到了家,两个孩子之间的互动升了级,爷爷奶奶都劝不住。愤怒之极的小表姐还把表弟的衣服从阳台扔到了楼下。

  “你哪来那么大气?!”小表姐的愤怒让她妈震惊。

  “他说他不喜欢你的姓:胥,像小孩撒尿”小表姐不无委屈地哭述道。

  “这有什么,生那么大气?”

  “他妈眼里只有他,每次她来这从来不跟我说话,连看我一眼也不看,就好象我是一个家具,不会说话!”

  噢,原来如此!一个被舅妈忽视、物化了多年的“家具”终于爆发!

  “不合时宜”就是不顾“情境”

  互联网初进中国时,有人告之在网上冲浪的网民“没人知道你是条狗”,以此形象地比喻互联网的自由与隐蔽。然而,许多事实表明,互联网绝非可以无所顾及之地,特别是在敏感时期,对敏感的事。

  5·12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总部捐款数目为人民币200万,这遭到了部分网友的质疑。之后,万科掌门人王石在博客中做出回应:慈善不应成负担。同时,王石在博客中表示,万科在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文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

  此博一出,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弄得王石里外不是人。网民讥讽王石叫他“王10块”,万科员工也对他的言论不满,说“我们没有低于百元的捐款”。万科不得不进行危机公关,王石开始改口:万科急批1亿义务帮助灾后重建;万科声明,无偿参与灾区重建不回收任何成本等等。不论挽救措施追加了多少,20多年辛苦打造的“万科”品牌还是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

  许多身在企业的人都认为,捐200万也是个很好的心意了。只是,当网友批评他时,他跳出来反驳,说的那些话,就是在有压力的情况下的一种沟通姿态,看似“理智”,是在说公司捐款这件事儿,是在关注“情境”,实是他忘了正确的道理,在错误的时间说出来,也是错——不合时宜!

  “合时宜”就是“我”“你”“情境”都考虑到了。如果此时王石考虑到了“情境“,就会想到此时此刻“情境”背后的人心和民意。此时此刻,互联网这个“看不见的战线”背后全是人——群情激愤的网民,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不容王石如此“超理智”——理智反被理智误。

  心伤留痕自可医

  三年前,白领蓝岚曾一度“倒霉”个不完:一连三个星期淋漓不尽,“大姨妈”来了不走,而且一砣一砣地掉血块。到医院一检查,结果是“子宫内膜增生”。

  怎么会这样?提前“更了”?对此,第一个医生有一番解释,诸如雌激素、孕激素谁降谁升之类,并让她做“刮宫”检查,以免“子宫癌”,尽管因子宫内膜增生子宫癌的机率只有3%。这可让蓝岚难受了。她记得曾有过一次“刮宫”经历,那种“钝痛”刻骨铭心,想起来不寒而栗……

  那是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的春节,也是几个星期“倒霉不止”,因此“刮宫”检查,疼痛难耐,恢复了很长时间,都无法如初。此前,她从不知“月经不调”为何物,总认为“内分泌失调”与己无关。这下可好,“倒霉”了如此之长的时间,而细想起来,“失调”的时间比这还要长……

  涉足心理咨询,接触了萨提亚后,她学会了“觉察”。

  她发现多年来一到春节自己就烦燥、焦虑、冲突不己,一方面觉得应该回老家看望父母,另一方面又觉得一年忙到头都没有时间想借春节这几天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解决一下对“自我实现”的渴望,但是不能两全。而过完年回到单位,又觉得发展无望,如果不是为了孩子能借公司的资源上个好中学,她早离开了。之前,她曾在公司连续六年元旦加班开会每年都要熬三四个通宵的最后一次“崩溃”过――放声痛哭。而过后,她又一如既往地“坚持”。

  她渐渐明白,那掉不尽的血块,是“中年危机”在她内心冲突的反应,是失望,也是她的“身心”对“大脑”的抗议与提醒。这一次“倒霉”在新世纪来临的“春节”,意不寻常。她要听从自己身体的声音。

  不久后,她离职出国。几年后回国,重返职场,一切从头再来,甚至低于原起点的“从头再来”。那个滋味太不好受了……

  她意识到这两次“倒霉”的原因是一样的:心不快,身就病。而生病的身体,是自己以前想不到,却是时刻参与“我和公司”冲突中的“情境”,易伤、灵敏、真实――意志能忍,我不能。是啊,心和身,你们最敏感脆弱不能忍,那,还有没有别的想法、办法呢?以前“不快乐的心”,是不是也有致病的想法而使身体如此呢?如果我能调整,有所改变,还用受“刮宫”之痛吗?

  真是自助者天助。等她再返回医院时,另一个大夫告诉她:不用“刮宫”,服药观察。更有意思的是,在她的自我谈话方式和与公司的关系有了变化后,她“倒霉不止”的症状也消失了。

  由此,她切实地感受到,人与自我的相处、沟通,也是一个“我”“你”“情境”的系统。有觉察、愿改变的人,才能把自己的“拧吧”不一致的东西调过来,成为自己的医生。

  情境会说话,是因为情境后面关乎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