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萨提亚的课程一结束,我就开始写“冰山日记”:把每天碰到的事情走一走 “冰山”,去到我的内在,看一看那里的世界。
走“冰山”是跟BEMEN学的,上课的时候,他的胖手随时都在画着冰山。即使不动手,他也在心里走着冰山——这我看得出。他随时活在“一致”的状态里,就像是个晶莹剔透的“冰山老人”。
既然他教给了我这个方法,也让我看到了“一致”的收益。干吗不用“冰山”也让自己剔透起来呢?
于是,我把“冰山”从课堂搬到了我的生活里。
所不同的是,我做“冰山”,不仅再现被勾到的那个时刻的状态,还增加了一个设想我改变后的“冰山”,甚至是真正改变之后的状态。所以,一个事件,通常涵盖两个或三个“冰山”:初始状态、设想改变后的状态、真正改变后的状态。由此,可以看到我“冰山”的变化,是活的“冰山”。这并不是我的发明,全都是BEMEN讲的、而且一再强调的那个“改变”。这个“改变”使我受益匪浅。
当再现出初始状态“冰山”的时候,我会对各层有很多发现:应对姿态的“不一致”、感受是负性的、观点很可笑、期待常常是指向他人的……似乎毫无例外。面对这些发现,我会问自己:“我真的需要继续这样——低自尊吗?我可以先去改变哪一层?”当我锁定一个目标去做改变的时候,我会再画一个“冰山”,让它呈现出我内在新的面貌。这时我发现,随着首先被锁定的目标层的改变,其他各层也都相应地得到了改变,没有想象的那么费劲儿。比如,当我的观点首先被改变之后,我就不必去讨好、指责,做到“一致性”变得容易了,感受也由负转正,不再更多期待别人对自己如何等等。
这可真是一个奇妙的发现,一发带全身。这才又想到,这也是BEMEN讲过的:“冰山”是个系统、是立体的,各层都不是孤立的,都有着内在的联系。我想起了他好几次举起的那个纸杯,那个立体的纸杯。
有的时候,被勾到的事件会重复出现,比如在你正忙的时候接到推销电话。当做完“冰山日记”,设想会有良好改变的时候,又一个电话打来,正好是检验效果的时候。可以再画一个“冰山”看看还有没有被卡住的地方,再作调整。毕竟,日记是纸上谈兵,实战才见真功夫。